星期三, 1月 19, 2011

青瓦台

韓國的總統府,後有高山當依靠。戒備森嚴,制服及便衣警衛在遊客身旁穿梭,也設遊客中心體驗韓國文化 - 攝於首爾青瓦台前


水原華城

曾經是易守難攻的城堡,如今是觀光景點,成了世界文化遺產。城內還有射箭台,靶是野豬,環繞城牆的是車水馬龍和高樓,這世界分分秒秒在變化。

仁川機場

每個機場都相似,香水、煙、酒、化妝品和巧克力都不少,只有標示的文字和身旁不同的語言,才知道身處哪裡 - 攝於韓國仁川機場

亂打秀 Nanta

廚房裡的菜刀、切菜板、鍋、蓋、碗、桶都可敲打,打的盡興,看的開心 - 攝於韓國首爾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Adxhq8Wipc&feature=related

星期三, 1月 12, 2011

遊農莊

老小一行七人,同來遊農莊,農莊養雞鴨鵝,池塘裡有魚,鵝肥魚鮮,好一個快樂農莊

- 攝於桃園三民阿義農莊

與國同日慶生

Jashon Ni 與國家同日慶生,家人為他許願是明年慶生日,唱生日快樂歌時,身旁多添一女友。餐廳內有人同日慶生,齊唱生日快樂,分享蛋糕

- 攝於桃園三民 阿義餐廳

米粉湯

清清白白的一碗米粉湯,加上一小盤的油豆腐,保留傳統味,成了都市人懷舊的早餐

- 攝於台北金山南路的東門市場內

葉子

細觀每一片葉子,都有各自的美 - 攝於寶山安居

從台中到太原車站

從台中到太原車站搭電聯車,只有四點多公里,比起高鐵,速度是慢了許多,但是否也讓人懷戀那步調較慢的時代 - 攝於台中往太原車站。初次來到太原車站。太原站是台中和潭子間近幾年增加的一站。

上善若水

台北一家日式餐廳前擺一日本酒桶,上書「上善如水」。先有好水,才有好酒。水酒不分,都善。

- 攝於台北市民大道和敦化路交叉口附近

陌生的笑臉

旅途中,遇到陌生人,或韓或日,不通異國語言,微笑是共同語言

- 攝於遊韓途中

星期一, 1月 10, 2011

候鳥

中秋過後的一清晨,看見四隻候鳥編隊飛過,驚鴻一瞥,此後我不時向天空張望,盼能見到更大一群的候鳥飛來。

-攝於寶山安居

瘋韓劇

韓劇吸引觀光客,和韓劇有關的地方,就見遊客芳蹤。

火鍋加泡菜

餐餐都有泡菜,主菜不是火鍋就是烤肉。怪的是不鬧腸胃,還很通暢,因纖維多還有乳酸菌,所以少見胖的韓人。

LoLo 姊來訪

社區鄰居LoLo姐路過來訪,小貝比和她一齊吹泡泡,看影片,彈琴,騎木馬,玩呼拉圈,兩人都很high。

扮鬼臉

小貝比扮鬼臉,想嚇人,全家人沒一個被嚇到,卻是笑哈哈,她自己也笑了。

星期日, 1月 09, 2011

郭淵源生平事略

【郭淵源生平事略】(張德南 撰)
郭淵源,又名煙源,先世由惠安遷居竹塹。大正八年(1919)出生於北門外崙仔(今愛文街),1932年新竹第二公學校第28回畢業後,在大同路日人經營的「期米店」工作,兼理代書業務。二年後轉入中山路縫紉機工廠任職,後因營業結束,轉往新竹鐵工廠工作。約於昭和十年(1935)年,在南門租店開設「自轉車」店,由從未當過學徒,而逕行擔任老闆,經好友先覺自轉車店的李漢琛之助,得以漸次熟悉維修與批貨業務。

十五歲時開始養鴿(鳩),開店後不久,擔任「新竹勇鳩會」事務長。戰爭爆發後,基於軍事需要,新竹的養鳩協會合併為「台灣軍用鳩協會」,擔任主事、台灣區評議員和比賽審查委員。在物資管制時期,代辦飼料配給,在新竹州防空演習中,提供傳遞信函和情報的通信鴿,完成任務,當時配發「總監部」臂章,通行無阻,甚為風光。此時在新竹乘馬俱樂部學習騎術,戰時動員下,俱樂部改為青年團騎兵訓練所,每天練習一小時,培訓作戰技巧。

昭和十五年,日本開始動員地方青年組織,奉公班(後方服務)強化運動開始,七月新竹州決定將公學校十五到二十五歲的畢業生全部編成青年團。郭淵源加入南門地區青年團,為奉公班幹部,透過奉公班系統進行物質管制。當時南洋地區(菲律賓、新加坡、印尼)已被日本佔領,希望能藉由學習外語後,擔任志願「通譯」到海外見識發展,亦可免於軍伕征調。經於六個月的馬來語補習訓練後,報名參加南洋通譯工作。昭和十八年年底,由台灣軍司令部通告,輾轉到達蘇門答臘,分發到北部的村山部隊富兵團,支援日軍翻譯。

由於隸屬的軍司令部警備隊,並非前線作戰部隊,除移防外,工作較為清閒,平日擔任日本兵與住民間翻譯,慶典節日翻譯部隊長對民眾演講內容。日本政府鼓勵當地公務員講日語或訓練當地土著為「兵補」時,則擔任翻譯訓練課程。戰爭結束後,1946年十月遣返回新竹。

戰後先後在中央路、中正路、東門街經營「明源車行」,擔任台製幸福牌自行車總經銷及伍順牌代理商,獲利甚豐。同時經營鳥類(金絲雀、十姊妹)進口生意,因得到兵庫縣友人之助,每週二至三次,每次二百隻的鳥類,在通關後,未及運到新竹前既已售盡,利潤甚鉅,也因此購置高價相機,獵取五、六Ο年代產業、街道、建築及庶民生活等影像。

1959年,新竹縣第一次承辦省運會,新竹縣腳踏車公會決定參加自由車比賽。公會出人出錢贊助,在理事長周清池及理事郭淵源奔走下,臨時組成的車隊,獲得團體第四名,當時的指導(教練)郭淵源從此全力投入,為新竹開啟自由車王國之路。

郭淵源不是選手,沒有比賽經驗,也未曾接受自由車專業訓練,憑藉無比熱心,到處去探問,研究比賽和裁判規則,運用熟練的日文,不斷地從體育期刊、雜誌論著中,了解自行車運動的觀念與技巧,不時提供給選手。每天下午四、五點鐘下班後,到新竹公園指導練習,手持碼錶,仔細紀錄選手每一圈的速度,稍有惰怠退步,立即提出告誡。充分了解選手的專長及體能,在比賽時做適當的人選調配。為了提升鬥志,以追逐賽替代公路賽的練習方式,在競爭追逐及觀眾注視下,強化選手的求勝心。為了克服沒有進口比賽車的劣勢,借用進口跑車,參考日本書籍,繪製圖樣,公會幹部們委託小工廠以土法練鋼,仿製替代比賽用車。家境清寒選手的用車及車隊訓練費用,亦多由其車店及鳥類買賣利潤中支助。在公會及郭氏的努力下,自1963年開始,新竹縣自由車代表隊,創下了二十年內,連續拿下了十五次省運團體冠軍的紀錄,當時只要一提到新竹,就立刻聯想到自由車。

1960年代中期,由於擔任省級裁判多年,不便擔任地區教練,由趙惟程接手,轉入幕後推動。為了解決自由車隊長期困擾的練習場地問題,不斷地向自由車協會理事長蕭自誠爭取在新竹修建自由車場,並推薦徵收十八尖山下縣有土地,終於在1977年省運時,啟用國際標準的自由車場,在該屆省運擔任自由車裁判長後,淡出自由車運動,其長期對自由車運動的奉獻,被譽為「自行車開山宗師」,令人感念不已。

六Ο年代以來之腳踏車店,其性質由交通工具轉為休閒運動器材,生意大不如前,後因投資聖誕?泡業不順,轉以進口賽鴿藥品、營養品為主。1984年,整理鴿舍時不慎摔斷腳骨,從此行動不便,深居簡出。2008年去世,享年九十。綜其一生,喜好在賽鴿、騎馬、自由車賽、攝影等與速度競快,表現令人嘆服。

郭淵源資料展 自由車手憶當年

郭淵源資料展 自由車手憶當年
【聯合報╱記者蔡育如/新竹報導】
2011.01.08 03:47 am

新竹市文化局昨天舉辦「自由車王國推手-郭淵源資料展」,老中青三代教練、選手齊聚一堂,追思郭淵源一生的奉獻。記者蔡育如/攝影新竹市文化局昨天舉辦「自由車王國推手-郭淵源資料展」,老中青三代教練、選手齊聚一堂,追思郭淵源一生的奉獻,鐵馬王子鄧春淮提起當年的訓練過程,覺得辛苦又甜蜜。
鄧春淮表示,當年訓練時還在上班,只能利用中午騎自由車,非常辛苦,從新竹騎到中壢,跟載豬的貨車比賽,每次回來很累,就吃很多,有一次還吃了13碗飯,隊友都嚇到了。
市長許明財曾是自由車好手,民國50、60年代,全台自由車競賽都可以看他家4兄弟的身影,他大哥許明欽是中華民國總教練,二哥許明世和三哥許明發都曾代表國家參加自由車比賽,許明財62年省運抱回1000公尺自由車個人賽金牌,他笑說,訓練過程中的汗水,是刺激他繼續前進的動力。
許明財很感謝郭淵源對自由車的貢獻,他說,郭淵源自1959年起擔任新竹縣自由車比賽教練,創下新竹縣自由車代表隊自1963年起20年內,連續拿下15次省運團體冠軍的紀錄,當時一提到新竹,立刻聯想到自由車,也開啟新竹市自由車王國之路。
【2011/01/08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星期三, 1月 05, 2011

玉山

遠遠眺望台灣最高山,禁不住向它比個大拇指說「讚!」

- 攝於往東埔及新中橫路上

爆仗花

梅花盛開的時節,爆仗花就在一旁為她大聲喝采

- 攝於南投信義鄉風櫃斗